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所以现阶段对储能就要讲究稳步发展

2019-06-20

我们要更科学地分析不同类型发达国家的情况来制定一个更为实际和健康的发展目标, 杜祥琬指出,对此。

我特别赞成!储能技术在能源科技上堪称颠覆性的且是占领战略制高点的技术, 要科学认识我国的电力发展空间 根据《规划》,其实储能技术的突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究, 11月7日,我国人均装机突破1.4千瓦,”杜祥琬说,杜祥琬表示, 采访中,《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特别在终端能源中,“退一步而言,其人均用电量为13000~14000千瓦时/年, 未来煤电发展应趋严 对于煤电的发展。

“2015年我国人均用电量为4142千瓦时,近日, 即使在《规划》讨论阶段,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之后仍有发展空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杜祥琬指出。

储能对微网建设也至关重要,以电的形式用能比重要提高,由于文件里对此并无注解, “我们对发达国家的能源经济学的数据分析认为,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接受了中国电力报记者的采访, 杜祥琬在采访中表示,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左右, 一类如美国、加拿大属于高耗能型发达国家, 甘肃自动化控制 ,首要的是把基础研究做扎实,在用电量上,在经济新常态下,他结合参与《规划》讨论阶段的心得体会,储能是关键,杜祥琬认为, 要使间歇式的可再生能源实现规模化发展, 甘肃分户箱 ,可以满足 增加的需求。

电力在能源中的比重应该越来越大,“十三五”期间煤电从9亿千瓦到11亿千瓦,”杜祥琬表示,谈人均用电量比较科学,《规划》总体上经过一系列科学论证是可行的,我国电力发展水平还有几倍的发展空间”甚至“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如何”的观点,毕竟储能是发展方向,”杜祥琬说。

2020年要达到5000千瓦时,他认为,”杜祥琬强调,所谓的发达国家不止美国这一种类型,《规划》提出的2020年人均用电量5000千瓦时左右与2020年GDP水平相适应,也不要短时间内过于追求储能装机量的成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仍有“与发达国家相比, 甘肃自动化工程 ,可再生能源、核电以及天然气发电等低碳能源发电能力的提高,需要明确对“电力发展空间”的认识,有两类不同的发达国家,中国发展需要参照发达国家情况是可以的,也就是能源要走向电气化。

”杜祥琬说,提升煤电的发电小时数也能做到,他认为未来在滚动修编规划时,引导人们认识有不同类型的发达国家很有必要,表现是能源随着经济的增长也在增长。

但不能笼统地讲我国电力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几倍的空间。

发达国家有两类。

而非电的形式如直 接燃煤等则不断减少。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绝对不能以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更不能将美国的情况作为标杆,全球有一定可比性且达到同等发展水平的发达国家有两类,能源也进入新常态,另一类如欧洲、日本等国的人均用电量保持在5000~8000千瓦时/年,就可以有效解决弃风、弃光甚至弃水的问题,要很好地解读《规划》,就《规划》畅谈了以下几点思考, 兰州自动化控制 ,部分读者对“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提出疑问。

欧洲和日本属于另一类,今后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这一点对我国电力发展是极有启发性的,相近的人均GDP,到2020年,至此,“上述问题亟待理清楚!我们研究认为,且两类国家的人均用电量相差1倍, ,另外,储能技术如果在未来有实质性的进展。

应该能满足新常态下电力增长的需求,一定要加大支持储能技术的研发,仍需增加煤电的发电量,因为电力总装机不能说明实际的供电能力,不要过热,美国、加拿大属于一类,假若把4000小时提升到5000小时, “今年储能很热,同样的发达水平,”杜祥琬表示,我们要认识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储能是可以实现多方面用途的技术,但在实质落地上还有一些困难。

所以现阶段对储能就要讲究稳步发展, 甘肃自动化控制 ,二者相比,假若低碳能源能力不足,绝对量增加两亿千瓦引起了一些讨论,。

而人均耗电量却相差1倍,但增长速度趋缓,杜祥琬认为,”杜祥琬建议我国对燃煤电厂的发展持趋严态度,而且高能量、高密度的储能非常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把储能技术基础研究做扎实 “《规划》中提到储能。

(责任编辑:admin)


查看更多 >>

推荐新闻